简介/传略...
在「织锦画」专辑使她成为超级巨星之前,卡洛金早已因为她的创作才华而受到了举世的肯定。从披头到「灵魂夫人」艾瑞莎富兰克琳(Aretha Franklin),几乎所有60年代最重要的艺人或团体,都曾经灌录过她的作品。本名叫做卡洛克莱恩(Carole Klein)的她,1942年的二月九日出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,四岁开始学钢琴,并且在高中时代组成了自己的第一支乐队,名叫「Co-Sines」的四重唱团体,进而成为摇滚DJ鼻祖亚兰佛瑞德(Alan Freed)电台节目的固定成员。就读于皇后大学的时候,她和当时还没有成名的保罗赛门(Paul Simon)、尼尔西达卡(Neil Sedaka)与杰瑞勾芬(Gerry Goffin)等人成为志同道合的好友,更与擅长文字的杰瑞勾芬开始共同创作、进而结为夫妻。

1959年,高中时代就已经跟卡洛金是同窗好友的尼尔西达卡,以她当作题材,谱写、并且主唱了一首「Oh! Carol」,一炮而红。卡洛金不甘寂寞的回敬了一首「Oh! Neil」,可惜并没有成功。不久之后,她与杰瑞勾芬开始以夫妻档的姿态,成为出版家唐克许纳(Don Kirshner)旗下的专属歌曲作家,共同在以作曲家群集而著名的「布瑞尔大楼」(Brill Building),跟许多其他的创作高手一起工作。1961年,黑人女子合唱团「雪瑞尔」(Shirelles)把他们夫妻的「Will You Love Me Tomorrow」唱上了冠军宝座,让他们受到了广大的注意。

紧接着,鲍比维(Bobby Vee)的「Take Good Care of My Baby」,以及帮他们担任孩子临时褓姆的女歌手「小伊娃」(Little Eva)所主唱的「The Locomotion」,又先后轰动了歌坛,更加的确立了这对夫妻在歌坛的地位。卡洛金与杰瑞勾芬夫妻,陆续谱写了超过一百首以上的畅销名曲,包含了各种不同的风格,其中又以「薄纱」合唱团(The Chiffons)的「One Fine Day」、史提夫罗伦斯(Steve Lawrence)的「Go Away, Little Girl」、「蒙奇斯」(The Monkees)合唱团的「Pleasant Valley Sunday」、「流浪者」合唱团(The Drifters)的「Up on the Roof」,以及艾瑞莎富兰克琳的「(You Make Me Feel Like) a Natural Woman」等等,最具有代表性。总之,他们成了流行音乐市场上最多产、也最重要的创作搭档。

在「为他人作嫁衣裳」的同时,卡洛金仍然没有放弃自己成为歌手的梦想,可惜只有在1962年以「It Might as Well Rain Until September」拿到过第二十二名,其他的作品成绩都非常的不理想。60年代中期,他们夫妻与一位专栏作家共同投资,开设了自己的唱片公司,但是很短命,没有多久就结束营业了。或许是因为「经商」失败而引起的不愉快吧,这对夫妻在1968年宣告仳离,结束了十年的婚姻与合作关系,而卡洛金旋即与公司旗下一支乐队的贝司手查尔斯拉尔基(Charles Larkey)结婚,并且移居西海岸,打算重新开始奋斗。在洛杉矶,卡洛金、拉尔基与另外一位来自纽约的好手丹尼寇屈玛(Danny Kortchmar)共同组成了一支三人团体「The City」,推出了一张专辑「Now That Everything's Been Said」,但是由于卡洛金生性羞涩,畏惧登台亮相,因此并没有展开宣传的巡回演唱,也影响到了这张专辑的销路。不过,专辑中倒是包含了几首好歌,例如后来由「伯兹」(Byrds)合唱团唱红的「Wasn't Born to Follow」、「血汗泪」合唱团(Blood, Sweat and Tears)唱红的「Hi-De-Ho」、以及詹姆斯泰勒(James Taylor)唱红的「You've Got a Friend」等等。

詹姆斯泰勒是丹尼寇屈玛多年的患难之交。经由寇屈玛从中穿针引线,他和卡洛金也成了惺惺相惜的好友,非常了解卡洛金内心对于歌唱的热爱,因此鼓励她重拾独唱歌手的身份。起先,卡洛金十分犹豫,因为过去她的歌词都是由杰瑞勾芬撰写的,如今与勾芬离异,她必须自己来填词,而她很担心如此一来会泄漏了自己私密的世界。经过泰勒不断的游说,她才鼓起勇气开始着手,但她仍然只想要录制专辑,唱些好歌,并不想成为舞台上耀眼的巨星。1970年,她推出了第一张个人专辑「Writer」,不过并不成功。泰勒继续给她鼓励,她也终于完成了改变她一生命运的「织锦画」专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