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曾经。爱是唯一 Once》
solo-duet(游民) 发表于 15年前


  两个拥有相同梦想的人,在异地里以最诚挚的音乐相遇相知。爱尔兰摇滚乐团The Frames主唱兼吉他手葛伦韩萨主演,获得2008奥斯卡最佳原创电影歌曲,世纪最浪漫音乐爱情电影。

  如同英文片名一般,“Once”有着日文(一期一会)的概念,强调人与人每次的短暂邂逅都是瞬间浮掠而过的光影,把握机会,希望就会无限扩张。一期一会是日本茶道用语,语出日本茶道师千利修,象征着每次的茶聚都有其独特性,而勉励人们珍惜与其他人相处的每次机会。

  爱尔兰是一个内部种族繁复的国家,由凯尔特人、英格兰人、苏格兰人、犹太人组成。十九世纪的爱尔兰受到大饥荒和内部自主意识兴起的影响,对于外部的事物有强烈的渴求欲望,无论是满足基本需求的食物或是对于异国文化的探求皆然,Joyce(乔伊斯)、 Wilde(王尔德)、Yeats(叶慈)都是这个时期孕育出的爱尔兰文坛巨擘。也是因为这个时期受到不同文化的思想冲击与融合,爱尔兰对于人事物的包容能力也相对较强。这部片的男女主角分别是英格兰移民与捷克移民,是否在异地的心境真的比较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触动而动心?或许对于异国恋曲的期待不是因为真的期待,而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动心。

  与Lost In Translation(爱情不用翻译)、Before Sunset(爱在日落巴黎时)背景类似,异地的浪漫邂逅、深刻的情感交换、不完美的分手,令人怅然。不过人生就因为这些不圆满而真实吧!C'est La Vie...不同的是用音乐电影的方式呈现,同时存在两种艺术的演绎手法(电影&音乐)更让观众在听觉与视觉上都能产生强烈的共鸣!整张音乐诠释虽是类似传统民歌手以吉他弹唱的方式,有点像Paul Simon的味道但却又不完全像,主要是因Simon重合声与词曲旋律,而此张的表现方式反而较有情绪的激荡,确实较符合时代取向。即使我个人偏好Simon隽永哲理藏情的词曲,然而人偶尔也是需要情绪,尤其是情感的诉说,更适合类此书写情书式的倾唱。

  片中有一幕当男主角发现女主角其实是一个孩子的妈的那一刻,表情充满着尴尬与惊讶。或许我们都期待着能有这样蜻蜓点水般的纯爱在我们周遭实现,但彼此心灵上的契合终究敌不过现实的残酷。They are seperated...导演John Carney利用对于音乐理想的追求稀释了不能厮守的遗憾,他们因为音乐相遇、相知、一起追求音乐上的成就。而男女主角也因为这部戏相互萌生情愫,在现实生活上,他们是一对相差十八岁的爱侣。

  印象深刻的一段是男主角Guy(现在才发现他们在片中只以Guy&Girl互称)为了珍惜两人相聚的时间,在清晨骑着跟父亲借来的帅气机车邀约女孩一起去兜风,她也不顾一切地追随,到了一个可以眺望河流的沼泽地,他像她告白,而她以捷克语回应了:“我喜欢你”。他没有听懂。一种甜甜酸酸的感觉涌上心头,或许她是对的吧!保留这样隽永的情愫,把对他的意象停留在最好的阶段,留下来慢慢回忆。以个人喜好而言,悲剧的戏剧张力一向胜过喜剧,原因是痛苦易发人深省。

★ 2008奥斯卡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★ 世界电影原声带大奖最佳原创歌曲入围
★ 日舞影展观众票选最佳影片 ★ 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
★ 英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★ 比利时国际音乐电影节青年评审团大奖
★ 都柏林国际电影节观众票选最佳影片

  男孩与女孩在街头相遇相恋,共同谱写、吟唱着一首首动人浪漫的歌曲,发现他们竟是彼此100%的恋人…。ONCE是爱尔兰导演约翰卡尼,受都柏林音乐人追求梦想的努力而启发,电影中的歌曲简单平凡,却像首首动人的诗词,捕捉着生命中那些独特的瞬间。导演说到“拍摄这部电影仿佛重回青春时光,一部摄影机、一 群朋友和一些歌曲,就能让我们感动不已。而这就是这部电影触动人心之处…。”芝加哥论坛报力赞“这将是这个世代最棒的音乐片”!

1 人中的 1 人觉得有用。此留言对您有用吗?
您可以在此发表回应:
回应内容: